此文章原来发表在知乎,现在发到简书,有略微改动
古人保存火种的方法有很多,我知道的比如:草绳,罐子,灶坑,朽木,线香,火折子(发明纸之后),还有一种比较古老的火种器,类似前面的罐子,灶坑。
取火的方式:金馗,木燧,石燧
下面说说具体做法,用法:
草绳,用长纤维比较多的草,各类藤蔓,麻,其他的杂草,农作物秸秆也行,主要是后期加工的技术要点。晒干锤扁,反复的锤,锤出来每条纤维上有都有薄薄的一层碎粉末了,就算合格了,然后用这些纤维,拧成绳子或者编成绳子都可以了,注意拧的要尽量紧实,紧实到什么程度呢?还真不好类比,比香烟的紧实度高,比橡胶鞋底的紧实度低。做起来简单成本低,但需要经验,做不好火种就保存的时间就短,甚至保存不了。用法就是和点烟一样点着了就行了,点火时就是用这个无焰燃烧的绳头去引燃容易燃烧的柴草,然后慢慢把火烧大。草绳可以做十多米长,几十米长,一天能这么燃烧1-2尺,盘起来挂在墙上就行了,我们那边管这种燃烧叫“𬉼”只冒烟,没有火焰,也叫“𬉼烟“。讲究的可以选择烧起来带香味的草做这种草绳,不讲究的,就随便了。
罐子,用法简单,烧火没有明显的火焰后,我们那边叫这个叫“底火”“毒火”,没有火焰但温度很高,就是剩下的碳物质,把这些用铲子装到罐子里,盖好,用泥封口,放到灰堆里就行了,不用泥封口也行,放到灰堆里的时候要用灰埋起来。用的时候,准备好容易燃烧的引火柴草,围一个"鸟窝“,然后打开罐子,把里面的东西倒进“鸟窝“里面,扒拉扒拉,吹吹,出现火星后慢慢引燃周围的易燃柴草,然后慢慢把火烧大。这种保存火种的时间不太长,顶多一晚上,不超过一天时间长了就把火闷死了,需要经验丰富。
灶坑的用法和罐子差不多,不过更需要经验,火种保存时间也不长。
朽木,干朽木,就是腐朽的木头,大块的木头腐朽了,不结实了,用手一掰就碎的程度,用手搓都能一层一层掉碎末的程度,烧起来不好烧,也没有其他用途了,但可以用来保存火种,点着之后,吹灭火焰能自己慢慢𬉼烟,怎么挑选朽木看经验,挑几次就会了。装在罐子,盘子里,不用密封。引火方式和草绳一样。
线香,就是香了,现在常见的就是蚊香,可以烧一晚上不灭,就算是保存火种了,这种在古代来说就是比较贵了。
火折子,看名字就知道是纸发明之后的产物,就是用草绳的方法处理纸,还要加入各种辅料,为的就是吹一吹就能冒出来火焰,算是草绳的豪华版,比草绳这种没有火焰的引火方式好用的多。怎么制作火折子,网上不少怎么制作的视频我就不多说了。
火种器,主要是用来携带的,和罐子差不多,用法差也不多,但是更小更便于携带,还更厚防止烫手,做成什么样子看个人喜好,做的精细一点的可以做吹火口,时常给火种透透气,防止火种闷死。经验很重要。
金隧,也叫阳燧,其实就是凹面镜,和奥运会火炬点火的方式一样。很早就有了,包括佛经里面也有提到过。
木燧就是钻木取火的工具了,网上有很多不再赘述。
石燧,就是燧石了,开始是石头碰石头,后来又发明了火镰,让打火的效率更高,更方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