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而言,指挥部下达命令是这样说的,“向某敌军阵地发射多少个基数的炮弹”,而不是多少枚,也不是多少吨。
《亮剑》中用5吨炮弹换下李云龙,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。解放战争时期在“运输大队长”的帮助下,解放军的炮兵建制已经很全了,炮兵的素质也提高了,所以当时解放军也是说打几个基数。
既然炮弹基数是没有定数的,那么这个基数是怎么规定的呢?
一般来说,火炮口径越大,其炮弹的体积和重量也越大,因此运送和携带的难度相应增加,导致一个基数的弹药量相对较少。相反,小口径火炮的炮弹体积小、重量轻,便于携带和运输,所以一个基数的弹药量通常更多。
以我军火炮为例,152毫米大口径牵引火炮的一个基数约为60发炮弹,而82毫米迫击炮的一个基数则高达120发炮弹,这充分说明了火炮口径对基数弹药量的影响。
这样说也不够准确,因为弹药基数的量还受后勤水平的影响。比如我国朝鲜战争时期,弹药基数的量是比解放战争时期要多的,因为在战争后期苏联援助了很多卡车,部队后勤能力翻了两倍。
二战中,美国军队一共接收了大约105万辆两吨半的中重型标准战术卡车,些卡车在后勤保障和物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相应的,美军的大口径榴弹炮弹药基数在盟国中也是最大的,当时美军一个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连共8门火炮,一个连的弹药基数是400发炮弹,一门炮的弹药基数为50发炮弹。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,解放军的122毫米榴弹炮发挥了重要作用,然而真正的功臣是国产卡车。当时122毫米榴弹炮一个基数被设定为80发炮弹,这意味着,一个有12门炮的炮兵营,总共需要960发弹药作为其基本弹药储备。
与朝鲜战争时期的志愿军相比,解放军的基数炮弹量有了显著增加。在朝鲜战争初期,由于后勤供应有限,志愿军炮兵的一门75毫米野炮的弹药基数仅为30枚,注意,这口径可比122小了很多,这种炮是鬼子生产的,即便如此炮弹也很难运到前线。而且,当时东北虽然承接了日占时期的野战炮军工厂,但是炮弹产量还是不够。
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就不一样了,当时我国可以自行生产卡车,其中东风EQ240型6x6军用越野卡车最多。这款卡车由二汽生产,具备出众的性能和多用途化的特点,深受前线战士和汽车兵的喜爱。它主要用于运送战略物资、兵源以及牵引火炮等任务。正是有了它,外加备战备荒时生产了太多炮弹,当时解放军可以敞开了打,因此弹药基数的量也大。
为什么在现代战争中很少提到弹药基数这个词了?
现代战争炮弹比以前更加精确,而且不会出现一个炮兵连聚集到一块阵地打排炮的情况,都是一发发的打,不是搞火力覆盖。而且基数也不能明确反映两军的炮弹消耗量,一般都是看一天打掉多少万发炮弹,比如俄军一天能维持10万发152炮弹,而乌克兰一天只能打2万发,这个数字就很明确,能推算出双方的战争潜力。
对于部队炮兵来说,基数这个单位依旧在使用,因为方便沟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