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队选取5年生毛竹为原材料,将去青后的原竹浸泡在过氧化氢和乙酸混合溶液中,木质素与过氧乙酸反应生成反式二羟基化加成产物;再利用简单的化学预处理脱除原竹中的木质素,它的去除意味着“黏合剂”(连接纤维素和半纤维素)的消失,导致更多孔隙的出现,有利于折射率指数与竹纤维素模板相匹配的树脂填充。
最后,经过快速固化工艺,一款具有优异光学传输性能、抗拉伸性能、表面装饰性和美学价值的透光竹材新材料便应运而生。
与其他不同聚合物浸渍方法制备的生物质透明样品相比,透光原竹固化时间非常短,因此显示出了显著的快速制备加工的潜力。
透明竹变身电磁屏蔽材料
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电气设备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人们生活的便利,但电磁干扰和辐射、电磁泄漏等问题也随之增加。日益恶化的电磁环境不仅危害着人们的健康,而且干扰着各类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。
因此,研究用于建筑和家庭的电磁屏蔽材料是非常必要的。
吴燕教授表示,将原竹直接加工成纤维素复合材料,不仅减少了机械预处理步骤中的大量能耗,而且保留原竹完整的纤维素骨架结构。在这项研究中,他们利用原竹自身的形态直接成型加工,不仅拓展了生物质光学透明材料的利用,而且在造型上更加多样。
据介绍,透明竹新材料的壁厚可达6.23毫米,透光率约60%,照度为1000勒克斯,吸水质量变化率小于4%,纵向抗拉强度达到46.40兆帕,表面性能为80.2HD(布氏硬度计测试出来的硬度单位)。
团队成员将透光原竹与透明竹片、电磁屏蔽膜组成一款复合器件,“整体结构类似于常见的蜂窝板”,吴燕介绍,其中,透光原竹充当核心骨架、透明竹片为面板、锡掺杂氧化铟薄膜为功能层。
吴燕团队经过研究发现,这款复合器件可表现出显著的隔热、保温性能以及电磁屏蔽性能,在家居与建筑装饰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前景。
“此类将原竹直接加工成纤维素模板再合成透光材料的方法,将大大减少前期原料机械加工和后期原料成型的步骤,不仅减少了能耗,也减少对石化资源的浪费。”吴燕说。同时,这个方法还可以扩展至处理其他高密度、低孔隙率的生物质材料中。
来源:科技日报
加入社群
#新材料 #新技术 #新价值
加入【功能性纺织品技术交流群】
共创 共建 共享 共赢@印染在线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