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“自我难处”,抛出暗示
比如你可以这样说:
“最近手头有点紧,我还想着还信用卡/房贷/给我爸妈寄点钱……上次那笔钱你方便的时候能不能先转给我?”
这招的妙处在于:你没有指责,也没有催促,而是以自己的“经济压力”作为切入口,把话题拉回“还钱”上。对方要是稍有点良心,听懂了自然就会行动。
利用“对话回顾”,制造提醒节点
比如你可以翻出聊天记录,配上轻松语气地说:
“哈哈上次你说月底还我那笔钱,现在回头一看都快到下个季度啦~”
这叫“笑里藏刀”,看似玩笑,实则提醒。而且气氛不紧张,不至于搞砸关系。
以“角色互换”的方式打个比方
可以跟对方“分享”一个类似的故事:
“我朋友前几天也遇到个事儿,他借出去的钱迟迟没人还,结果他都不敢提醒……哎,这种事真让人纠结。”
一边吐槽“别人”,一边让对方对号入座。这种“旁敲侧击”,很容易让人意识到自己的“拖欠”,而不是你在“追债”。
设置一个“明确的时间节点”
有时候,不明确时间,对方就会“无限拖延”。你可以轻描淡写地说:
“下周我得交点费用,能不能这两天把那笔钱转一下?实在不好意思又麻烦你了。”
让还钱这事有个“正当理由”和“截止时间”,对方会觉得这是你迫不得已,也更容易配合。
记住:你的“善良”,要带点“锋芒”
你不提醒,对方不还;你一提醒,又怕得罪人。其实,关键不在于“提醒不提醒”,而在于你有没有一种“既不撕破脸,又不吃哑巴亏”的方式去沟通。
要知道,真正成熟的人际关系,是经得起一次“借钱”和一次“还钱”的考验的。一直拖着,反而会让友情变味。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我有个朋友借钱给闺蜜,本来以为小事一桩,结果三个月没动静。她也不好意思直接说,于是有次吃饭时,她故意提到:“我准备最近把银行卡清理一下,把借进借出的都对下账。”没几天,那位闺蜜就主动转账,还附上:“抱歉啊,一直没腾出手。”这就是“高情商”的委婉沟通法,不尴尬,又有效。
如果对方还在装死,怎么办?
说实话,如果你用尽温柔提醒,对方依然不闻不问,那就别再委婉了。
要么,直接了当地表达:“咱们之间我很信任你,但希望这件事还是有个结果。”
要么,就当破财免灾,看清一个人,远离就好。
成年人之间,最怕的不是借钱,而是借了还不起还装没事。毕竟,借的是钱,赔上的是信任。
提醒别人还钱,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既考验情商,又考验底线。但请记住:别让“顾及感情”变成了你被占便宜的理由。该说的要说,该收的要收,只有你守住底线,别人才能看清分寸。
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